面对这样一个机遇期,中国软件已经摩拳擦掌。
正所谓,中国SaaS苦国外软件巨头久矣!回望过去中国软件发展的30年,大型央国企在ERP等软件采购上的首要选择是SAP、Oracle等老牌软件,在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会考虑使用中国本土软件。以至于虽然一些中国头部软件公司喊了十多年的去“IOE”(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成效并不显著。
由于大型、超大型企业普遍不采用中国本土软件,这使得中国一些发展较好的独角兽公司很难触碰业务较为复杂的客户使用场景。但这类场景往往又是SaaS向更大规模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SaaS巨头”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但这一情况正在改变。随着这两年,中国本土软件的逐步蓄力,一些有魄力的大型央国企开始在数据库、软件层面给予中国软件企业以尝试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数据库在核心业务落地”的消息越来越多。
而真正把“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推向高潮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蔡雪看来,现在这种趋势已经不再是大型、超大型企业的“魄力”问题,而是一种必然选择。这种“必然”让中国软件敲开大客户的门,变得没有早年那么困难。
销售易CEO史彦泽曾对钛媒体App谈到过最早争取大客户的经历:“这些中大型的企业,出于对服务质量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一般会首选国际大厂的产品,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尝试很多次沟通,他们才会下决心,愿意松口给你一个小范围试点的机会。”而后来,一些有魄力的愿意在重点项目上尝试使用本土软件的企业决策者,可能要把以一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心态,冒着风险为本土软件背书。
这两年,客户对本土软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20年,由于国际环境影响,Salesforce停止对海康威视提供服务。在全球拥有19个大区、4万员工的海康威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为了在Salesforce停服后业务的正常运行,海康威视在2020年采用了销售易的CRM。有了海康威视这样一个跨国客户,销售易迅速加大了国际化布局和投资。
金蝶云·星瀚人力云也是如此,蔡雪坦言,正是与华为这类优秀公司的合作,让金蝶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全球人力资源实践的经验和场景,例如全球用工、全球薪酬框架、全球部署框架等等。这在之前是金蝶很难触碰到的复杂场景。
“我相信随着中国软件越来越多地有机会参与复杂场景以及国际化诉求,在加上一些时间,中国本土产品会越来越强。”蔡雪说。
中国软件是如何走向全球的?
大概就是在土壤足够肥沃了之后,逐渐健壮,走出国门。这一过程中,除了软件供应商本身要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夯实内功,另一方面大型、超大型企业的复杂场景和国际化诉求,是土壤肥沃的关键。
不过,此处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一体化是软件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并不代表垂直软件没有机会。综合性软件供应商在进行一体化布局的过程中,也无法做大面面俱到,“出奇制胜”或许是垂直软件供应商的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