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也能测手机帧率?这原来是小程序的“阴谋”

作者:亿网科技  来源:亿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5-09

48.png

上个月,微信在Android测试版中增加了定向缓存清理功能,这似乎证实了微信缓存管理与第一方身份有关的问题。在短短两周内,微信再次向Android移动客户端添加了更多性能检测工具:在Android 8.0.22版本中,用户可以在“帮助和反馈”界面中找到微信修复工具的条目。打开下面的性能检测工具后,他们可以看到新添加的矩阵性能检测工具

 

该矩阵性能检测工具可以以屏幕浮动窗口的形式停留在用户显示页面的顶部,提供占用率、FPS、功耗信息和内存信息等详细性能数据,甚至实时显示当前核心温度

 

 

微信是否也想进入手机性能测试/运行子行业,像某兔某大师发起挑战吗?


作为中国装机容量最高的软件,微信的目标当然不是放弃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的身份,转而使用“一次性”评分软件。这种性能测试与其说是用来测试手机,方便用户比较手机的性能,不如说是用来发送给开发者,让他们监控自己的程序,优化软件资源的需求

 

什么软件需要微信内置的性能测试工具?是的,指功能越来越多、资源需求越来越高的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大负担2017年1月9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小程序功能。微信小程序在发布之初其实是有争议的:虽然微信小程序可以在微信系统内快速调用,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快速部署和分发,但与传统的本地应用程序相比,微信小程序在功能丰富性和操作稳定性方面稍显逊色。此外,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文档和界面往往在短时间内多次更新,小程序的初始体验并不好

 

但随着微信团队的不断更新和推广,微信小程序具有成本低、适应简单、部署快的特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超越了传统的本地应用。越来越多的商业服务选择使用微信小程序,餐厅的微信点菜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同年底推出的小游戏让微信小程序很快打破了循环。以著名的“跳跃跳跃”为例,该游戏不仅向微信生态开发者展示了小程序框架内的无限可能性,也向所有微信生态参与者展示了微信生态“造神破圈”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小程序和非标准开发也使得他们最初在微信小程序中的目标越来越远

 

在最初的假设中,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在服务号和本地应用程序之间:就功能而言,它超过了服务号。同时,它可以跳出网页交互的局限,实现更丰富的交互功能;就易用性而言,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和安装。点击二维码即可直接运行。它还可以继续微信自己的用户身份识别,无需额外的注册步骤

 

 

然而,产品上线五年后,这个小程序不再是轻量级的。越来越大的本地文件缓存和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依赖性使得小程序的容量不断扩大,也对小程序的顺利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微信将在软件中使用中性能量检测工具,并关注内存占用和界面交互的原因被认为是同样的考虑因素

 

是时候为微信奠定了大江大山的小程序实施“瘦身计划”了

 

 

但是,即使微信小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仍然是许多政府和企业干预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道障碍。为什么国内互联网仍然无法迎来下一个“小程序杀手”

 

这些小程序的挑战者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尽管小程序是微信的原创,但借助浏览器内核将网页封装成独立的“应用”并不是微信的想法。更不用说,即使是在本地应用程序时代,绝大多数注水应用程序都采用了封装前端网页的开发方法来弥补这个数字。如今,游戏应用程序的移动客户端仍然使用封装浏览器的原则

 

在过去几年微信小应用程序蓬勃发展的时候,web打包应用程序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最终推出了PWA应用程序(progressive web application),这是处理微信小应用程序的“杀手锏”

简而言之,PWA的本质仍然是一个web程序,但与直接使用浏览器打开页面不同,PWA可以更好地与移动操作系统集成,并且仍然可以脱机运行,这是PWA应用程序相对于普通web和微信小应用程序的最大亮点

 

 

此外,对于那些拥有成熟桌面网页的网站,PWA应用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重用现有的系统资源。对增量更新和热更新的支持使PWA应用程序能够在高度发达的桌面互联网市场迅速普及


但为什么PWA在中国不起作用?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PWA诞生于网络之外。虽然移动互联网也可以重新开发成PWA应用程序,但它只停留在客户端或前端的类别。对于其背后的服务提供商来说,从头开始接受PWA显然具有更高的熟悉度和开发成本。微信applet及其背后的腾讯云提供了完整的支持服务,这显然更适合国内互联网市场

 

其次,PWA没有有效的通用ID系统。作为web的变体,PWA要求服务提供商建立自己的用户ID系统。在电子邮件使用率相对较低的国内市场,微信、支付宝等生态系统提供的统一接入ID可以显著降低用户使用该软件的门槛

 

最后是应用程序的分发。PWA应用程序的分发与URL或URL的各种变体(如二维码)密不可分。不过,微信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图形交互直接与其他用户共享。再加上刚才提到的第二点,微信小程序在国内互联网上迅速发展是自然的

 

至于支付宝的“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大规模推出,在我看来,还是用户习惯的问题。国内用户显然对移动支付更加警惕,不愿意在金融应用中使用与交易无关的功能。如果不割断“芝麻”系统和支付系统,支付宝小程序很难达到微信小程序的高度

 

 

归根结底,微信需要在移动应用中添加性能检测套件,这实际上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跳过”基于桌面的传统互联网生态系统后,国内互联网建设的重任已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本应朝着轻量级发展,但也被迫进行越来越复杂的交互和大量缓存。微信这次选择加入性能测试工具。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开发者提供更易访问的开发工具,从而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整体体验


但问题是,在我看来,为开发者引入工具进行自我检查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永久的解决方案。臃肿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是有目共睹的。定量工具很难在促进生态优化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用户和开发者需要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运营效率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