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强东弱的企业管理软件正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软件一直是国际巨头的世界,包括SAP、甲骨文、Salesforce等等,被国内大型企业采用。但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自信息技术创新政策、管理软件云和数据安全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软件,这也给中国软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国内替代的背景下,芯片和操作系统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领域,但像企业管理软件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差距并不像其他领域那么大。
跨国公司选了中国软件
最近,一家欧洲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联系了我们,帮助他们联系俄罗斯分公司使用的美国软件Salesforce更换国内软件企业销售易的人士告诉数智前线,因为Salesforce在俄罗斯停止服务。
此前,这家欧洲企业在中国的一个业务部门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刚刚被销售易所取代Salesforce。因此,他们了解销售易的替代能力。
这一替代源于2021年9月1日中国《数据安全法》的实施,这一法律的重点之一出境管理要求。
在此背景下,欧洲在华公司启动了一个名为本地化的项目,主要目标是把美国放在一边Salesforce替换软件Salesforce的数据存储在国外,而这些数据含有中国客户的重要信息,按照法律要求,这家企业要把这些数据拿回中国。实际上,中国《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出境把控越来越严格,在中国的招投标,都会有一些数据安全的要求,“灰色地带越来越小”。
包括美国微软和德国在内的许多企业都参与了该企业的招标SAP,还有几家国内软件制造商,包括易于销售。最后,在二选一环节,留下了微软和易于销售。这家欧洲公司筛选这两家供应商的原因是微软在中国有一个数据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数据安全法的要求;是中国本土企业,功能覆盖所有需求,数据安全合规性没有问题。
最后,欧洲公司选择了易于销售。这家欧洲公司在中国的全球系统中有发言权,因为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想要选择一个独立的系统。上述人士告诉数字智能前线。
如果海外企业在中国的表现相对较高,中国的本地化程度较高,他们更喜欢国内软件。起初,他们从周围的系统开始,如人员和报销系统。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开始向业务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销售易一位人士观察说。
这不是一个‘硬替代’的过程,而是要结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用友高端BG战略生态与创新业务总监马铁宝表示,他近年来一直从事国内软件和生态工作。他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国内软件的价值替代,更符合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真实需求。现在所谓的本地化只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事实上,它们都是全球化的。外国软件卖给中国,中国软件也可以卖到国外。郭钱说。
在郭倩看来,企业从管理到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国内软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外软件如SAP,最强的是计划和成本,甚至螺丝的成本也会非常好。这一逻辑贯穿于整条线,更体现了大企业对精细管理的需求。
但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叫做大企业做小,就是阿米巴化。在许多集团企业中,是否管理如此死亡,如此详细,一直受到挑战,因为我们意识到管理本身也有成本,在许多情况下,管理不能管理钱,或赚钱,所以商业形式往往更加灵活。现在,许多企业甚至开始去过程。
反映在技术平台上,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是集成的。现在企业在云上解耦服务,他们根据细分领域选择服务。我的理解,IT郭倩说:解构的背后是业务的解构,业务更加碎片化、灵活化,更加注重发挥一线的主动性和自我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传统的管理软件如ERP仍然有需求,但在中国,公共云服务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管理软件制造商。易用性、云和互联网应用出现在许多细分轨道上,如报销、商务旅游领域的快递报销、每时每刻报销等,大毅、北森、MOKA等等,各有特色。
另一个趋势也发生在云上。今天,当企业进行数字转型时,他们首先从事基础,但现在的基础与以前不同。他们过去谈论硬件和大型数据中心。但今天,企业更关注它PaaS层是介于底层硬件和上层服务之间的平台层。原来这个层很薄,但现在不仅有原来的数据库和中间件,还有容器、业务平台、数据平台和信息安全。PaaS层厚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上层企业的服务碎片化和更好的弹性。
然而,在业务解构或云上,由于其产品更倾向于标准化设计,在满足国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或转型成本过高时,国内云服务业务的发展和国内企业对云服务转型的需求明显不足。
上述软件行业人士认为,第一步是在平台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当平台变得更强大时,它才能有足够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来帮助企业在增长和运营过程中获得韧性。底部的桌子被掀开了,上面的东西必须被改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软件在业务平台、数据平台等平台层面有很多优势,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国内外差距在哪里?
今年年初,国内软件金蝶获得了标准认证机构颁发的ISO/IEC 27701:2019隐私管理体系认证,是隐私保护领域的权威认证之一。
金蝶中国产品管理营销运营部副总经理张田彤告诉数智前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台后,金蝶也响应了国家合规要求。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安全隐私管理、产品安全、产品研发/运维/运营安全、隐私保护管理和合规遵守。
由于出海和国际化的需特别是跟随中国企业,国内软件在过去两年也针对欧洲GDPR张田彤说:这是历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合规建设。
从交付维度来看,跨国公司的要求将非常高,他们对安全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以前没有交付经验,我们进去后会有磨合。一家国内软件初创公司的交付顾问告诉数字智能前线。过去,一些国内有海外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也觉得国内软件公司没有海外项目的交付经验,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外国制造商 。
除了在隐私安全等领域的更新,国外软件在模型构建上比较早,也比较成熟。比如SAP制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精密制造粒度非常细,可以计算螺钉的成本,也可以计算产品生产的能耗和污染成本。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工业设计软件,其核心是机制模型和历史数据沉淀。它会告诉你,如果你改变了一个设计指标,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数据变化,然后是一堆数据。一位高级用户朋友告诉数字智能前线,事实上,它不是卖给你的设计软件,而是卖给你的基础研究和经验数据,这在短期内不容易产生。在这方面,一些国内软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事实证明,我们谈论的是更多的替代品。今年有一种趋势,不是‘替代品’,而是谁比谁更好。金蝶张天通说。最近,金蝶多维数据库产品以国外产品的五倍速度反馈实测数据。
经过这么多年的中国软件,我开始崩溃,做一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事情。张田彤观察到,公司内部的一个团队正在努力工作,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一开始也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客户也敢尝试新技术,双方都在努力,突然发现结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软件在技术层面并不是完全跟随外国人。一些新技术敢于尝试,在个别点上已经超越。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