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源商业化”这个词变得流行起来,软件行业和投资界都在关注它。所谓的“开源”就是开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软件源代码并复制、修改和发布,无需支付版权费;顾名思义,“商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利润
这两个词可以分开理解,但它们似乎相互矛盾。自由代码应该商业化。我们怎样才能赚钱
自由和赚钱之间没有矛盾,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源软件就诞生了。起初,程序员只是“为爱发电”,因为代码交换和协作开发为软件的使用和传播带来了便利。发展资金来自大学和企业的研究资助。当时,自由软件无法盈利,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Linux 系统的诞生使更多的程序员和软件企业意识到,开源软件不仅发展迅速,而且经得起质量的考验,“开源商业化”已经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于“开源商业化”,我不得不提一下 Red hat。Red hat 基于开源 Linux 系统开发了企业级 Linux 系统。从传统的盒装软件销售中,红帽积累了商业化后的第一桶金,并于 1999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只是红帽业务领域的开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红帽已经彻底改变了销售策略,停止了盒装软件的盈利销售,改为订阅,并将其产品业务从操作软件扩展到存储、虚拟化、云计算等领域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红帽的成功。为什么要花钱购买可以免费获得的开源软件?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开源代码主要集中在开源社区。诚然,开源社区中有许多优秀的产品,有无数程序员的贡献,但作为用户,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修改和进一步开发。直接购买 Red hat 开发的产品比通过筛选、修改和开发等耗时、费力和昂贵的过程更经济、更实用
Red hat 的战略成功了吗?看看它的性能。2012 年,Red hat 成为第一家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的开源技术公司。2019 年,IBM 以 340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 Red hat,创下了当时软件购买价格的纪录
可以看出,免费开源产品和赚钱之间没有冲突。关键是如何将其商业化
红帽的成功不仅是开源企业的垫脚石,也是开源实现的试金石。尽管红帽取得了成功,但它仍然无法与封闭源代码技术巨头竞争。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很难与微软、亚马逊和甲骨文等巨头匹敌。然而,许多开源企业仍然把红帽的商业模式作为模仿的对象,试图复制它的成功
但不幸的是,即使红帽的商业化模式可以被模仿,成功也无法被复制。许多试图模仿红帽的公司纷纷失败。成功地将开源产品商业化并不容易
简而言之,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在开源社区引起关注,然后吸引开发者参与,共同开发和改进,从而创造出一个好的产品;好的产品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但这还不够;一个好的开源产品必须具有客户愿意支付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
就像红帽的成功一样,它也完全适用于三大支柱的内部逻辑。基于 Linux 的优秀产品,我们发现了“企业版”和“定制”的价值点,完成了商业化,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找到开源产品的付费价值是三大支柱中最困难的。Red hat 的“支持与服务”是开源商业化的早期模式。虽然它是成功的,但企业可能很难与之匹敌。这就是为什么软件行业普遍认为“开源企业不会生第二顶红帽”
因此,一些企业已经开启了第二种模式——在开放核心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增值专有代码。这部分代码不会损害开源的基本原则,但也会保持一定的排他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谷歌在安卓系统上的市场战略是采用开放核心模式。手机厂商可以免费获得的是作为操作系统框架的 AOSP Android 开源项目
在 AOSP 的基础上,手机厂商可以进一步定制和开发,最终产品是华为 emui、小米 MIUI 等我们经常听说的系统。虽然谷歌为了与苹果的 iOS 系统竞争而免费提供 AOSP,但它仍然需要赚钱。因此,除了安卓系统框架,GMS 谷歌移动服务还有收费部分。只有 GMS 授权的安卓手机才能打开谷歌应用商店并下载所有需要的应用
open Core 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开发者来说,专有部分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还可以限制和屏蔽授权用户,但这种限制也会导致用户反击。此前,谷歌停止向华为授权 GMS。由于无法使用 app store,华为的海外销售受到了重大影响。然而,华为并不是一个软柿子。为了摆脱 GMS
的限制,开源企业在采用开放核心模式时需要谨慎。他们需要谨慎对待开放什么、限制什么以及将增值点放在哪里
除了支持和服务以及开放核心之外,在计算机网络进入“云时代”后,新的商业化模式诞生了——SaaS,即软件即服务。SaaS 不是开源软件的专有商业化模式,但它可以被视为扼杀开源企业的方式
如果开源软件的价值和竞争力在于运营,SaaS 已经成为通过云托管提供完整软件托管的很好的商业方式。例如,流行的 freemium 就是其中之一,即软件公司提供一些基本的免费服务和一些付费的高级服务。但 SaaS 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开源企业很可能会与公共云竞争
尽管几种商业化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无论如何,这些方法为开源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商业化途径和模板,也让资本领导者看到了进入市场并获利的希望
3 资本干预,春天来了
在任何有利可图的行业中,资本可能会犹豫和观望,但它永远不会缺席
除了众所周知的 IBM 以 340 亿美元收购 Red hat 之外,开源领域的融资和投资近年来遍地开花
基于 Apache spark 开源技术的 Databricks 是大数据领域的独角兽。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它分别完成了 g 轮融资 10 亿美元和 h 轮融资 16 亿美元,估值从 f 轮融资后的 62 亿美元直接飙升至 280 亿美元和 380 亿美元。蓬勃发展的 databricks 在吸收融资的同时,也开始了外国投资的步伐。今年年初,DBT 实验室完成了一项开源数据分析工具,用于 d 轮融资 2.22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 databricks
与 databricks 的高调扩张相比,许多开源企业和产品在上市前可能会受到目光敏锐的投资者的青睐
其中,开源数据集成平台 airbyte,在种子轮融资 520 万美元后,迅速跟进了 26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和 1.5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本土桌面应用程序 Conduktor 赢得了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accel 牵头的 2000 万美元融资。许多开源软件实际上是开源软件,而非封闭源代码软件。例如,CDP 客户数据平台 rudderstack 是一个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开源替代方案,它可以使 CDP 部署更加灵活,这也成为了 rudderstack 的亮点。Kleiner Perkins 首轮融资 2100 万美元
获得融资并不意味着产品商业化的成功,还取决于潜在用户是否付费。然而,投资者的认可至少表明这些开源产品具有市场导向的价值,这也意味着它们符合彼得·莱文(Peter Levin)提到的开源商业化成功的三大支柱中的市场价值,而转向市场就在眼前
尽管活跃的投资浪潮只刺激了整个开源领域的一小部分,但可以看出,投资者的信心从来都不是漫无目的的。开源商业化的春天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