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鲜O2O领域杀入一匹黑马——华为荣耀前总裁、Dmall创始人刘江峰在GMIC大会上携其生鲜O2O创业项目Dmall闪亮登场。如果这都已经足够让人惊叹,那么Dmall随后报出“几乎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获得IDG领投,一家消费类基金跟投的1亿美金天使轮融资后,几乎令人咋舌。
亿欧网之前独家报道的生鲜O2O创业项目有:获得500万人民币天使融资的五百家;获得500万美元天使融资的每日优鲜。另外据媒体报道,前搜狐联席总裁王昕创办的生鲜平台春播已获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生鲜O2O壁垒逐渐高筑
从2012年—2014年生鲜电商在3年的时间里进入爆发增长期。2012年甚至被称为生鲜电商元年。正是这3年,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等大型生鲜电商崛起,更有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入场,行业资本壁垒已经基本建成。2015年资本频繁加码,巨头们在裹挟了海量用户和流量之后,习惯于利用这些高壁垒性的优势进行平台性扩张,这颇具中国特色。
生鲜O2O由于高成本、高损耗、长链条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生鲜O2O玩的不是网络更不是概念,是实打实的资本和实力。Dmall创始人刘江峰认为,“问题越多的地方机会越多,有风险才有收益。生鲜电商市场之所以没做起来是因为难度大,但是现在可以看出,越难做却进来的人越多。”事实上,生鲜O2O已经引爆了未来几年互联网农业的生态战争。
2015年的融资环境和去年已经大有不同,现在要拿到大笔的启动资金变得相当困难,而O2O行业在没有足够资本的情况下开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生鲜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利于中小创业者。生鲜O2O门槛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这个领域对于小众初创者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许多中小企业表面看似繁荣,竞争也还激烈,但其最后可能只是“巨头”市场地推的陪跑者和生鲜市场培养的教育者,他们或许是“巨头”成功上位的垫脚石。
巨头们的O2O盘算下,创业者要把握夹缝求生存
就目前来看,国内多家已成规模的“巨头”级电商平台都已经在生鲜市场上排兵布阵。此前,1号店成立生鲜事业部;天猫“喵鲜生”实现全国301城配送;苏宁上线“苏鲜生”;京东上线主打生鲜品类的APP“京东到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是京东2015年重点打造的O2O生活服务平台,被刘强东寄予厚望,刘强东甚至称“京东到家”是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前不久,京东发布的3P战略、3F战略都将生鲜作为其主打产品,上升到战略层面。由此可见京东在生鲜O2O上下足了功夫。
那么巨头们看似密不透风的战略下,小众创业公司的机会就真的没有了吗?情况也不尽然。当然,这里的“机会”仅仅指的是“生存”,指的是活下去。你要还有敲钟上市的梦想,那么你先梦着吧。中小型创业者只要把握好夹缝求生存的技巧,懂得借势就一定有机遇。
生存技巧第一招:坚持小而美,做好地头蛇
生鲜产品除了周期性还有明显地域性,从目前市场格局、份额来看,大多数生鲜玩家还是在本土有着一定的区域性优势。小众创业公司在巨头们的重重包围下向外扩张显得有心无力,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扩张必然将战线拉长,战线越长薄弱环节暴露也就越多,往往可能顾此失彼,丢掉老巢。其二:扩张不仅仅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进驻不同的城市可能会面临当地有竞争力的企业联合围剿,久攻不下,最终元气大伤。
因此,综合各方因素来看,中小型企业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地盘,将产品、服务做到极致,那么肯定会有其生存空间,甚至盈利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生存技巧第二招:借势合并大潮,抱团取暖
生鲜电商尤其是生鲜O2O平台,都存在着趋同投资、同质化竞争、亏损经营等问题,而这一切恰巧是企业合并的基础。对于小众创业者来说,尤其是对一个新进者,当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玩家,那么合并收购的大潮一定会到来。当小众生鲜平台逐渐合并聚拢,碎片化的区域就会被织成一张大网,随着体量的迅速增加,消费群体的覆盖逐渐扩大,拧成一股绳的小众O2O“大”平台对于生存也就不会有太多担忧,当时机成熟,甚至也会有和“巨头”们扳手腕的机会。
O2O模式已然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O2O也将会是一场互联网生态主宰者的争斗,这同时也注定了O2O行业最后的胜利者可能不是一个人,而失败者也不至于直接消亡。就好比滴滴和快的暧昧了挺久,58赶集撕逼后还是合并了,做O2O的,昔日的竞争伙伴有时候还真是最大的合作伙伴。
刘江峰在自己的“辞职+创业宣言”《时间未老,理想还在》里说:“时间未老,理想还在,再次出发,为的只是探索人生未知的可能”。每一个生鲜O2O创业路上的奋斗者都希望未来我们的生活可以更便捷、更安全、更新鲜、更透明。亿欧网会和众多创业者一道,共同见证这一路风雨。
本文作者刘欢,亿欧网专家作者,微博:@亿欧刘欢;微信号:handsomel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